坚守哨位的钢铁战士嵇云飞
(1964—1985)
嵇云飞,男,江都县樊川镇人。1964年9月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市民家庭中。当他1O岁时,父亲因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。从此,嵇云飞便同哥哥及年幼的妹妹跟着在电胶厂当工人的母亲苦度春秋。母亲凭着微薄的工资,除了生活,还要负担3个孩子上学。1981年,云飞高中毕业了,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,他毅然进镇办厂当了学徒工。1982年秋季,云飞征得母亲的同意,积极报名应征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。
嵇云飞入伍后,到农场执行军农生产任务。他思想稳定,工作积极,重活、脏活抢在前。1983年秋收期间,连续3天,他带病坚持劳动,受到农场党组织的嘉奖。
1984年7月,他被调到二连。部队接到赴中越边境参战的命令,他3次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请战书。他写道:“祖国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刻到了,党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,我决心在战斗中英勇杀敌,争立战功,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。”在临战训练中,为了迅速提高杀敌本领,他以顽强的毅力刻苦训练。手、肘几次磨出了血,仍然坚持不懈。同志们劝他休息,他却说:“平时多流汗,战时才能少流血,我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。”每次训练他都走在别人前面,对班长所讲的每个动作要领,他总是牢牢地记在心里,认真地反复练习,直至达到要求为止。在山丘丛林地进行进攻战术的训练中,手、脸、脚多处被荆棘刮破,他全然不顾,仍然继续坚持训练。为了增强体质,他在连组织的越野训练外又增加了3至5公里。通过刻苦训练,他的各项军事课目都取得了优异成绩。
1985年春,连队接受攻打156高地的任务后,他立即向连党支部递上请战书,坚决要求参加战斗,完成最艰巨的任务。3月8日,战斗打响了,他随担任主攻任务的一排跟进,一举占领了l56高地,尔后,他们转入防御。他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,主动要求在顶峰担任观察任务。3月8日11时,越军对156高地进行大规模反扑。嵇云飞在1号哨岗担任观察任务。越军的炮火打得很凶猛,炮弹不停地在哨位附近爆炸。他全然不顾,利用石缝掩护身体,严密地监视着敌人,一次次准确无误地及时为我炮兵指示目标,打退越军4次反扑。11时20分,我观察哨不料被敌人发现,敌人炮弹不断地在哨位周围爆炸。嵇云飞毫不动摇,仍旧坚守在岗位上,密切注视着敌人的动向。突然,一发炮弹在他身后5米处爆炸,他的右腿被炸断,全身多处负伤,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观察。当他又一次向上级报告敌情后,终因流血过多而光荣牺牲在哨位上。战后,部队党委根据嵇云飞生前的表现和要求,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。
嵇云飞为了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安全,英勇地牺牲了。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实现了自己的“宁为玉碎、不为瓦全”的誓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