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党史人物
他为保卫祖国南疆而献身——记二等功臣蔡建强烈士
来源:  发布日期: 2020-04-20  访问量: 

蔡建强 (1965—1985)

蔡建强,男,1965年3月29日出生于江都县樊川镇一个工人家庭。父亲蔡雨前,樊川劳动服务公司经理,中共党员;母亲石春梅,樊川金属电器厂工人。1982年,蔡建强高中毕业后进纺织厂当了一名学徒工,同年10月应征来到解放军这所大学校。

蔡建强入伍后,积极要求进步。1983年在农场劳动期间,成绩显著,受到连嘉奖。1984年,蔡建强所在部队开赴中越边境,他被晋升为副班长。蔡建强在日记中,记满了革命烈士和英雄模范人物的诗词、名言。战前,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写道:“爸、妈,4个月来南疆人民在越军的炮火下,过着无家可归的生活。我要用手中的钢枪,狠狠地惩罚他们,用鲜血和生命来捍卫边疆的安宁。”在战前4个月的练兵中,他从不请假,从不叫苦。

1985年1月15日,115战斗打响了。建强随同所在班,在48号至49号阵地担任后勤任务。他抢着送弹药,争着拾伤员,冒着密集的炮火,穿行在这段艰难的战道上。有时伤员多了,他就一个人背一个,爬行着走,他亲自参加抬的伤员就有16人,烈士、伤员的鲜血染满了他的军衣。

968战斗刚结束,上级又命令他们火速增援战斗中的16高地。建强撑着饥饿疲劳的身子,又和战友们出发了,16日上午8时20分建强所在的班巳经一天一夜没吃没喝了。这时,他们又接到上级的命令,要他们每人扛一箱弹药增援116阵地。建强立即扛上一箱加重手榴弹,紧紧跟上排长前进了。16日下午,他们冒着密集的子弹和炮火,按时安全地通过了634封锁线,赶到了116阵地。

16日晚,他和所在班在无名1号高地站哨到12点,到17日凌晨,他们又接到去无名2号阵地抢运烈士、伤员的任务。通过4个小时的抢运,他和另外3名战士共抢运伤员4人,烈士1人。建强他在最后返回时,摔下4米的崖下,腰部摔伤了,他忍着剧痛慢慢地爬上来。天亮后,班长见他伤势很重,叫他在洞中休息。18日凌晨,上级命令一排强攻3号高地。建强不顾自己受伤的身体,坚决要求参战。排长同意了他的要求。18日凌晨6时40分,建强压满了6个弹匣,扛着机枪出发了。由于副射手负伤,他便一个人扛着弹匣和机枪,紧紧跟着排长,迅速隐蔽地向无名3号高地摸去。

早晨7点3分,我军炮火向敌人无名3号高地延伸射击后,我军向无名3号高地顶部发起了冲锋。当我军冲到半山腰时,高地残敌火力复活,敌人用炮火疯狂阻拦我分队的冲锋。我军排长负伤,一班长张兴福命令建强用机枪火力压制敌人。建强观察了一下地形,迅速向前跃了五六米,他将机枪架在一石壁上,向顶部残敌猛扫:“哒、哒、哒……”敌人的枪哑了。“哒、哒”又有两个正准备向我抛手雷的敌人倒下了。这时,敌人一片惊慌向后龟缩,前面的战士一看,时机已到,大喊着杀声,一下子冲上了3号高地。此时建强见战友们冲上去了,立即提起机枪跟着跃上了高地,一上顶部,战友们消灭了残敌,左右两翼的石缝中横躺着几具敌人尸体。六班长在石头后面见到建强,喊道:“阿强注意,占领有利地形,打敌人反扑。”建强立即将枪架在一个平顶大石头上,准备封锁左侧向后小尖山方向的敌军道路,这时他还有4个弹匣。7时40分,敌人在炮火掩护下,绕着大石头向我反扑,并不断向前投弹。六班长一见,大喊一声:“阿强,给我狠狠地把敌人打下去。”建强看到越军已窜上来,猛扣扳机,顿时三四个敌人倒下了。剩下的几个敌人躲在大石头后不敢露面。约到上午8时左右,敌人又有约一个班的兵力,在两个暗火力点的掩护下向我扑来。建强立即扣动枪机,“哒、哒、哒……”随着枪响又有几个敌人倒下了,但仍有几个敌人从石缝中向我射击。建强越打越来劲,他将钢盔向上一掀,嘴里叫道:“往哪里躲,看老子来收拾你们。”他毅然端起机枪跃出,准备占领左前方的一块石头以消灭敌人。但就在建强跃出的同时,一发炮弹打来,在他身边爆炸了,他的头部和腿部负伤。这时,战友尚俊刚急忙过来给他包扎。包扎后,班长命令他撤下去,但他说:“我还能参加战斗。”班长强行命令他撤下去,他才只好同意。当他刚翻上一个石块,准备下无名3号顶部时,敌人的机枪—梭子弹打来,他左右胸中弹,身子一晃倒在了那块石头上,蔡建强为了115战斗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为了捍卫祖国的安全,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

鲜艳的红旗飘扬在3号高地顶端,战士们列队向天鸣枪,以胜利来告慰烈士。

战后,部队根据蔡建强生前和战斗中的表现,给他追记二等功,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