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细君(公元前141—前87),汉武帝侄孙女,江都王刘建之女。元封六年(前105),为联合西域民族乌孙抗击北方强敌匈奴,汉武帝加封刘细君为公主,并将其嫁与乌孙王昆莫(乌孙称国王为昆莫)猎骄靡为妻,此举比王昭君出塞早72年。刘细君于汉武帝后元二年(前87)病逝于乌孙,享年54岁。她为改善汉族与乌孙的友好关系,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曾铣(?—1548),江都人。嘉靖八年(1529)进士,授长乐县令。嘉靖十二年(1533)召为御史,巡按辽东,因平乱有功,升大理寺丞,后任右佥都御史,巡抚山东、山西,进兵部侍郎。嘉靖二十五年(1546)前,总督陕西三边军务,曾多次击退入侵的鞑靼军队,屡立战功。嘉靖二十七年(1548),曾铣被严嵩进谗,以“莫须有”罪名谋杀。其冤屈直到隆庆二年(1568)始得昭雪,被追赠为兵部尚书,谥“襄愍”。万历二年(1574),御史周磬呈请在陕西建曾铣祠。乡人亦于江都为他立祠建墓。
汪懋麟(1639-1687),江都人。康熙六年(1667)进士。授内阁中书。举博学鸿词,以刑部主事入史馆,充纂修官,与修《明史》。罢归后,杜门治经史,从事著述。尝从王士祯学诗,与汪辑同有诗名,时称“二汪”。有《百尺梧桐阁集》、《锦瑟词》
汪楫(1636—1699),江都人,生于明崇祯九年(1636),工诗,与三原孙枝蔚、泰州吴嘉纪齐名。唐熙十八年(1679)赴京应博学鸿词科,试举一等,被授翰林院检讨,入史馆,与修《明史》,兼修《崇祯实录》。康熙二十一年(1682)四月,作为册封琉球正使,赴琉球国,册封琉球国世子尚贞为琉球国王,并得琉球世缵图。归来后,汪辑曾撰写《使琉球杂录》一书,记述了该国礼仪和山川景物。该书第五卷中记载了他途经钓鱼岛、赤尾屿后为避海难而祭祀时,船上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(当时称为“过郊”或“过沟”)即是“中外之界”,这是钓鱼岛早就成为中国领土的证据之一。
汪中(1745-1794),江都人,清朝时期著名的哲学家、文学家、史学家,与阮元、焦循同为“扬州学派” 的杰出代表。20岁补诸生。乾隆四十二年(1777)拔贡生。于古今沿革、民生利病皆博问切究,卓然成家。曾博考先秦图籍,研究古代学制兴废,又为墨子、荀子正辩。工诗文,著有《周官徵文》、《春秋述术》、《广陵通典》、《述学》等。乾隆五十九年(1794)在杭州文澜阁校《四库全书》,因暴病而卒。
史念祖(1843-1910),江都人。同治四年(1865)以道员候补直隶,同治八年(1869)任山西按察使。同治十年(1871)改任甘肃安肃道,为左宗棠西征军办理运粮事宜。后历任甘肃按察使、云南布政使。中法战争爆发后,为总督岑毓英筹措饷械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授广西巡抚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督办东三省盐务及财政事宜。又为徐世昌所劾,再度落职。著有《俞俞斋文稿》、《弢园词》等。
杜钟骏(1852-1922),字子良,江都县邵伯镇人。清末医学家。出生于医学世家。幼年天资聪颖,学业超群。学完各类经书后,又精研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诸书。20岁悬壶于扬州弥勒庵桥。凡去求医者,必妥为诊治,所写方案洋洋数百言。每遇一般医生束手无策或有争议的病例,能引用名医论著加以阐述,众皆称善,故扬州一带颇有声望。杜喜吟咏,常与诗友唱和。后经引荐至浙江淳安、诸暨等县任职。著有《德宗请脉记》、《白喉问答》、《抉瘾刍言》、《管窥一得》、《药园医案》及《药园诗集》等。
吴大观(1916—2009),江都人。1937年,毕业于江苏省扬州中学,1942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大航空系,1944年到1947年赴美国莱康明发动机厂及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。新中国建立后先后担任沈阳航空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,沈阳黎明发动机公司(410厂)总工程师,西安航空发动机厂副厂长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,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荣誉理事,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专家会员,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员。吴大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航空工业创始人之一,50年代中期组织成立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,领导研制中国第一型喷气教练机用喷气发动机(喷发—1A型),参与领导研制涡扇—5、涡扇—6等航空发动机,参与研制涡扇—9发动机总装、试车并赴英考核试验。1990年获国家级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,1992年评为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,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定为不离退休的专家。被尊称为“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”, 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。
徐芝纶(1911- 1999),工程力学家。江苏江都人。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,193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,1937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。1952年,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(现河海大学)并先后任教务长、副院长,是国内最早引进有限单元法解决水利问题的专家。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(学部委员)。